近日,由33所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制的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利用自身携带的电子地图和规划的全局路径,在中午下班的高峰时段自主完成了路障避让、自动加减挡等一系列动作,成功“私奔”,顺利通过了复杂交通路况的无人智能行驶试验。
回顾汽车发展的百年历史,车辆的控制方式从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是靠人观察道路并驾驶汽车,形成“路-人-车”的闭环交通系统。随着交通系统的发展,人在回路的传统车辆控制方式的局限性已日益体现,交通事故率和交通拥堵等大多是人为因素导致。此外,核电站、机场、码头、仓库等特殊应用环境的需要,使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美军在1969年的越南战争中就已将无人车应用于物资运输。此后,经历了遥控、自主、智能的发展历程,智能无人驾驶车辆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发的重点方向。
我国虽然在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上起步较早,但由于技术基础薄弱、重要学科落后,目前实际应用的无人驾驶车辆在传感器、车辆全局规划和野外道路行驶能力方面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33所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此型无人车配备有光纤捷联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全景摄像头、里程计、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曾在2014年全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一展风姿,其行驶可靠稳定、车辆外观设计、行驶速度控制、越野能力等均得到了评委专家的肯定。后续,33所和北京理工大学将改进无人车功能模块,进一步优化车辆越野算法、提升车道线识别和交通标志识别能力,更好地实现城市结构化道路的自主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