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专访

陈宗年:五年内打造先进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2016-12-08   浏览次数:22533

他,是“安防大佬”,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60周年大阅兵保驾护航;他,是“创新大佬”,始终以一线技术专家的身份带领团队创造了众多行业第一、世界第一;他,是“跨界大佬”,投身互联网,着手无人机,要将“智能安防”带进千家万户;《浙商有话说》本期专访——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

构建从技术到市场的创新

记者:G20峰会马上就要在杭州召开了,作为一个浙江的企业家,您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视角或者期待看这次G20峰会呢?

陈宗年:我觉得首先感觉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不光是我们企业,整个浙江,整个杭州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所以我相信整个浙江人民都会非常珍惜这么一次机会。

记者:我们怎么理解这个机会呢?

陈宗年:机会有几个方面。第一是老百姓的感受,感觉各个方面的建设,比以前提前了,空气比以前好了,路比以前漂亮了,灯光比以前好看了。但是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讲,第一是整个杭州的知名度提高了,这个知名度的提高是非常实在的一个东西。我前段时间刚去了匈牙利,我跟匈牙利有关人员谈合作的时候,谈到杭州,他们就很陌生,但是,当我说马上要召开的G20就在杭州开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他们知道有G20,现在对杭州印象不深,但是开完这个会之后,我想印象就会很深了。杭州知名度的提高,对我们总部在杭州的企业走向世界,应该是一个利好。第二,会议在杭州召开,我们自身业务和这次会议的关联度也很高。

记者:海康威视是全球安防产品领军企业之一了。

陈宗年:对。现在开这种大型的会议,全球的形势都一样,所以保证安全,安保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安保需要的是严密的组织,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也非常需要现代化的工具、现代化的装备。海康提供视频监控系统,应该会有效为安保提供非常好的一套系统,会提高效率。

记者:这两年每一次G20峰会之前,还会召开一个20国集团的智库会议,也叫做T20。在不久前召开的T20会议上,您是与会,而且当时也发表了您的观点——创新创业必须把宏观创新和微观创新进行无缝的对接,怎么样理解这样一个观点呢?

陈宗年:这个观点我也是观察了很长时间,也是自己的实践的体会。我们国家提出自主创新的时候,同时就提了要构建宏观创新体系,当时提出五大创新体系,都是宏观的。创新又特别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所以,主体相当于我们人一样的,宏观创新体系是一个环境,如果我这个人自己不成体系,这些好的东西就吸收不了。所以,结合海康自己的发展,我们自身本身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比较好的内部的创新体系。这个内部的创新体系就相当于人的七大系统一样的,把这个体系健康了,这样的话,才能源源不断吸取阳光雨露。所以我讲这个观点是两点,第一,一定要构建企业微观的创新体系,第二,一定要和宏观创新体系无缝对接,不断汲取营养。

记者:怎么样能够实现企业的微观创新体系呢?又如何与政府的宏观创新对接呢?

陈宗年:这套体系就是用来支撑快速把钱变技术,快速把技术变成钱,就是快速使技术走向市场,来支撑这条主线、这套体系。它包括了研发体系、市场体系、制造体系、人才体系、投融资体系等等,而且这些体系还要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个才是一个创新的体系。有了这个创新体系以后,才能发挥一个完整的作用。

记者:企业如何能实现这个体系呢?

陈宗年:第一要认真地构建,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同时也要不断地使用、不断地优化、不断地提高这套体系的效率。海康威视构建这套体系可以说从第一天就开始了,整整花了15年的时间。这个体系别人可能看不到,但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能源源不断推出新产品,能够源源不断地快速把我们的产品进入到用户手里去,这个是最终的反映,而且还能持续不断地推出各个阶段需要的产品。

记者:怎么样实现和宏观体系的对接呢?

陈宗年:比如说研发,自己的研发能力再强,其实也是有限的。比如,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是28个人,从事研发的就十几个人。从宏观的市场上,我们把其他人招进来,发展到现在,我们有专业人员1.5万人,而且有80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这些人哪来的?就是宏观培养出来的。首先要积极引进人才,这算是一个。第二,我们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我们现在海康威视研究院的院长,同时也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他一个人就兼着两个,这是无缝对接的。还有,杭州的一些好的政策,国家的一些鼓励创新的政策,我们怎么样把它用好。给我的优惠政策,没有用到投入到我的研发当中,干了其他事情的,那就是没有用好这个宏观的体系。

记者:其实所谓的对接就是怎么样用好、用活这些政策,让它产生更大的效益。

陈宗年:这是从不同的角度看。

记者:这次G20峰会设了四个方面的重点议题,其中第一个议题就是创新发展的方式,您期待通过这样一些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袖们之间的对话,能够给未来企业、给经济增长带来怎样的改变或者您的期待是什么呢?

陈宗年:我认为全球应该打造更加宏观的创新体系。我们现在讲宏观创新体系主要是国家层面以及区域层面的,是不是全球能更加一体化打造呢?比如说现在我们能不能把技术贸易这个壁垒能够打通呢?使我们这些搞创新的企业有一个更加大的宏观体系,更加大的外部环境,对所有的企业搞创新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期待在宏观创新体系,可以复制我们国家的五大创新体系,把它想象成全球的五大创新体系,这时环境会非常好。当然有一点理想化,但是我想这样的主题能够延续下去,环境一定会越来越改善,杭州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

专访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

中国的人才优势潜力巨大

近年来,海康威视的成绩有目共睹,2012年海康威视的市值突破500亿,成为国内上市电子信息行业市值最大的公司,以及浙江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在专业技术领域,海康威视也成果斐然,贡献了不少“全球首家”。良好的业绩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考察,其中就包括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的这次到访让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至今记忆犹新。

记者:您的感觉,习总书记能来海康威视不是听说或者看重你们不断创新的精神呢?

陈宗年:我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习总书记为什么到海康来。但是他来了以后,我感觉他对海康还是非常满意的。主要在什么地方呢?核心还是在创新方面。

记者:当时他都看了一些什么?或者都讲了一些什么呢?

陈宗年:他既看了我们的展厅产品,也看了我们的研究院,跟我们的员工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所以他看了以后,非常高兴,也发表了一个重要的讲话。习总书记当时就问我,你们的可持续发展不错,连续十几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什么原因呢?

陈宗年:我当时讲了八个字——持续改革,持续创新。这八个字一个字都不能少。第一,没有持续,一锤子买卖,做不成改革,一锤子买卖做不了创新,它是持续的过程。另外,特别强调人才。我觉得总书记看到海康最令他振奋的是一个投资只有500万,说明投得钱很少,从28个人发展到他那天来的时候是1.3万人,企业的发展已经很好证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主要靠人才。为什么他对这件事情很振奋呢?总书记分析得非常透,他一分析,我们全懂了。他说我们国家人多,其他资源只要跟人除一除,其实我们在全球的排名都很后,唯独人怎么除,我们都是第一。我们的工程师,几千万的工程师,顶人家一个国家的人,所以说人才储备或者人才的潜力,在全世界是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储备这么多人才,跟石油储备一样。关键问题是要把它挖出来,把潜能发挥出来。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当省委书记的时候就提出“八八战略”,其中一个八大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人才优势。海康威视实践证明人才优势的发挥产生能量是巨大的,这样的人才优势全世界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咱们竞争。所以考察最后习总书记讲了,把这件事情做好,杭州大有后劲,浙江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非常坚定讲了这个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人才创新这样一条路。

高科技企业发展一定要有核心技术

2001年底,中国电科52所抓住视频监控由模拟向数字转型的历史机遇,在长期探索企业化运作的基础上,以创业者的心态集合28位骨干员工,注资500万元设立了海康威视。15年过去了,现在他们的年销售额已经在200亿以上,成为了行业领域的全球领军者。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发展得这么迅猛?

记者:您觉得我们是怎么样能够走出这么大的一个跨越?依靠什么来在市场上能够战胜这些国际原来领先的这些企业呢?

陈宗年:首先是从动能上来讲,企业化运作,这是一个很根本的一点。其次,既然是企业化运作,就要用经营的手段来参与竞争,这个就涉及到竞争策略的问题。首先,和国外的企业竞争,我个人感觉,我们是特别有优势,又特别没优势。特别有优势是什么呢?咱们的人才很多,人才成本低,再一个中国人特别勤劳。

记者:劳动效率、生产效率高?

陈宗年:对,效率高。我们为什么又特别没优势呢?咱们没有核心技术,做不了,没有。所以解决核心问题、核心技术问题是我们这些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做的事情。我经过这么多年的体会,如果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你今天超不过国外,你明天也能超;你明天超不过,后天一定能超过。所以我总结一下,中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获得核心技术,可以有各种方法来获得,但是必须要有。

记者:怎么样来掌握或者是得到这样的核心技术,怎么样实现这样的跨越呢?

陈宗年:怎么样获得这个技术。从一个企业来讲,获得这个技术是多种渠道的。通常有三种渠道:一种是自己研发;第二种花钱购买;第三是双方合作。比如说我们当时起步搞视频监控的时候,这个系统有四个主要的技术,我们自己掌握了三个,一个最主要的技术没有。是什么呢?视频编解码技术。所以我们这个时候,海康威视是跟别人合资成立的公司,合资的对方就拥有那个技术,他把技术用到这里面,所以我们通过合资获得了这个技术。但是技术要有不断地发展,有了这个技术以后还得持续地发展,所以说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在所有的创新获得技术里面最普遍的规律。

安防大佬投身民用市场再出发

除了成为安防领域的行业龙头,海康威视还在互联网视频、工业机器人、行业无人机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绩。其中,互联网智能视频平台是在布局民用市场上的一次尝试。为此,2013年,海康威视推出了“萤石”品牌,让这一想法落地。董事长陈宗年说,我们不能肯定萤石一定能成功,但我们认为它很有希望,如果没有创业精神我们不会做这么冒险的事情。

记者:最近两年海康威视在拥抱互联网,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民用市场的一个平台。现在整个海康威视和互联网产业的结合大致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陈宗年:互联网结合这是非常自然的过程。两大因素,第一是从市场角度来讲,我们的业务从原来投资类市场和海外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进入个人消费市场。

记者:过去只有政府机关、重点企业需要监控,而现在家里面也需要。

陈宗年:对,首先有这个需求,我们要进入家庭,进入个人消费。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以前传统的方式是代理分销,但现在有一个更好的工具,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方式主要是用在消费市场,已经有比较好的模式在了,自然我们首选想到,应该用互联网的方式来经营消费类产品,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

海康威视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应该更早一些

如今,“制造强国”已经被纳入“十三五”规划,而智能制造作为主要方向被不断提及。作为中国的安防企业的领军者,浙江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是如何看待“制造强国”的目标呢?

记者:现在我们都在讲中国制造2025,中国的企业如何走向高端制造业,您的观点是什么呢?要迈向高端,怎么样做好呢?

陈宗年:首先第一,我觉得还是要坚定。制造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我们国家的主导产业,主流还是制造业。从全世界看,现在还是不断地有产业向中国转移,或者转移的产业越来越高端,这是一个大趋势。第二,制造业大家怎么样来理解制造业的问题。以前的制造业是什么呢?咱们制造的产品来卖,以我的理解,让客户来买我的东西。在未来的话,应该是让客户自选产品,自己定义产品,我们来满足他的要求,就这么一点变化,给制造业的企业带来了无限多的空间。

记者:中国制造2025我的理解就是到2025年,中国实现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制造业迈进,您觉得海康威视离“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还有多远?

陈宗年:2025这个目标是全国性的目标。我觉得海康不需要等到2025等十年,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我想应该提前点。我在想象,也是我们的计划,我们海康2020年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象。我想,第一,海康自身的制造系统,我们的制造体系要变成一个先进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既要有采集很多智能化的设备,同时要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要打通创新链和供应链,整个信息系统是打通的;第二点,中国的2025我要贡献点什么,通过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既是一个标杆企业,也是向市场提供智能化制造设备一个主流供应商。

年轻人要经得起失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业大军中。作为一个创新创业者,又是一线的技术专家,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对现在创业的年轻人有哪些建议呢?

陈宗年:第一,年轻人创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所以要经得起多次失败。我一直讲,对年轻人创业,一定要学会从头再来,一定要有好的从头再来的心态,连续三次基本都能成功。第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广义来理解,不能狭义理解,比如,我学校出来了,出来自己干成立一个公司好像就是创业,其实在大企业里面,同样需要创业。大企业本身内部要营造内部创业的氛围,内部创业我有原有体系的支撑,成功概率会高,会高得多,当然成功的收益也会低一些。你看怎么样平衡这两者,我认为掌握了这两点,应该说可以满足不同的人创业的需求。



上一篇: 陕西第4架警用直升机交付 装备于省公安厅警航部门

下一篇: 安徽省颁布实施“十三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