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快讯

【亮点】 单兵军警“复古”装备 成为21世纪的“新宠儿”

2016-11-30   浏览次数:7872

中国自主研制的“大狗”,其设计理念来源于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它拥有精密且复杂的动力控制系统,能在危险及崎岖地势中完成运输任务。此类“大狗”机器人将有效提高士兵作战效能,在未来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几年来,单兵军警装备不甘示弱走上了“复古路线”,不断刷新人们对军警装备的认识,古为今用的武器正在掀起热潮。

通过借鉴古代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事实表明,经典永远不会过时,战争中存留下来的武器必定会有其实用性,凡能经得住历史考验与洗礼,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新宠儿”,势必是经典中的经典。

“德国警方开始装备融合中世纪与现代科技的新式链甲,进行自我保护。”2016年9月27日枪械博客(The Firearm Blog)的一则消息,让网友惊呼道,德国警察的这身装备,简直是条顿骑士再临。随着德国各州属“特别行动突击队(SEK)”队员身着“锁子甲”执行任务的图片曝光,锁子甲再度“复出”的消息,如野火春风般迅速走红国内外社交网络。

不仅仅是锁子甲,近几年来,单兵军警装备不甘示弱走上了“复古路线”,不断刷新人们对军警装备的认识。据不完全统计,古为今用的其他经典单兵军警装备也先后步入大众视野。

古为今用的武器正在掀起热潮,综观下面三组古为今用的单兵军警装备的复古路线不难发现,经典永远不会过时,战争中存留下来的武器必定会有其实用性,凡能经得住历史考验与洗礼,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新宠儿”,势必是经典中的经典。

锁子甲“复古”

“锁子甲”于1990年代开始研制,主要是针对刀和斧之类的冷兵器恐怖袭击。在难民涌入德国后,一些极端分子开始在难民营招兵买马,制造暴力攻击事件。为防恐怖袭击,德国警方配备了新装备——锁子甲。难民事件的爆发使得锁子甲一夜之间火遍全球。

配备锁子甲的警察为德国“特别行动突击队”(SEK),是隶属于德国各邦的特种警察部队。SEK队员不穿制服,但会着战术背心、防弹衣和头套来执行任务并对外隐藏身份。

锁子甲,也称作链甲(chain armor),有时简称为“锁甲”,最早出现在铁器冷兵器时代,是一种在古代战争中使用的金属铠甲,后来东西方均有装备。从目前确定的考古证据来看,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生活在黑海北岸的古代斯基泰人(Scythians),应是锁子甲最早的发明者;而西方社会一般却认为,欧洲古代铁器时代的凯尔特人(Celts)首先发明了这种铠甲。然而,无论孰是孰非,都说明了锁子甲是人类发明的最古老的金属铠甲之一。

锁子甲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于《先帝赐臣铠表》。在古代中国,锁子甲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不同地方制作材料不同。经过当时中国制甲大师的改良,《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中的最高品为“铠如环锁,射不可入”。显然,无论是在材质方面还是手法方面,都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锁子甲。唐代时盛行锁子甲,并将此甲列为13种甲制之一,西藏地区使用最为广泛。明清时期仍有沿用,明中后期军队大批量装备锁子甲和棉甲。

在欧洲,十字军东征时,相对由普通乡民组成的十字军步兵而言,人数稀少的贵族骑士们几乎都披挂锁子甲,其重量大约13公斤。虽说早期的锁子甲无论材质还是性能均不如后世,但经过改良后却使它再度走红。

如今,配备“锁子甲”能有效地保护SEK队员的人身安全。锁子甲安全服能够有效避免刀刃造成的切口和刺伤导致的致命伤害。其主要防护重点是腹部、生殖器、颈部和腋下的重要器官和血管。整套安全服可根据穿着者的身材进行定制,完整的锁子甲安全服由裤子、上装、帽子、衣领和手套组成。

这种锁子甲由德国尼诺福斯公司设计制造,该公司创立于1920年,其发家产品就是锁子甲及各种以锁链组合的防护产品。1968年,该公司研制出第一种锁子甲手套,之后更是生产了各种新型锁子甲防护产品,现已进军新材料防护用品市场。

美军研制的“大狗”在作战中主要负责物资运送

木牛流马“重现”

2016年4月,俄罗斯展示了国产的“Lynx-BP”四足仿生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被认为是俄罗斯版本的“大狗”,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研制类似的四足机器人,其设计来源是中国古代的木牛流马。

据史料记载,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用来运送粮草。木牛流马一直都在被后人所模仿,试图重返现代生活。如今,木牛流马的设计理念已经被运用到了军工方面,并在各国开始得到应用。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除俄罗斯之外,中国、美国、韩国都在研制类似的“大狗”机器人。不过从俄罗斯公开的照片来看,与美国“大狗”主要用于执行运输任务不同,俄罗斯“大狗”在顶部安装了轻机枪和火箭弹发射筒,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

美国军方曾意欲将与木牛流马类似的现代技术“发扬光大”。综合外国媒体报道,美国军方在2012年9月11日向外界展示了最新款的机器狗,是Google旗下公司研制的步兵班组支援系统(Legged Squad Support System),简称LS3。它有4条腿,不仅可以直立行走,还能在负重一百八十多公斤的情况下连续行进大约32公里,并携带武器装备在崎岖的山路上慢跑。这一功能的设计理念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设计极其相似。LS3第一次亮相时,人们都惊叹于它的速度、力量和灵活性。

中国方面也不甘示弱。在2015年举办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带来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其中就有被称为“中国大狗”的仿生四足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总重250千克,负重能力为160千克,垂直越障能力为20厘米,爬坡角度为30度,最高速度1.4米/秒,续航时间为2小时。

据悉,这款机器人主要由足式机械系统、动力单元、感知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作为通用平台,可应用于陆军班组作战、抢险救灾、战场侦察、矿山运输、地质勘探等复杂崎岖路面的物资搬运。这款由中国自行研制的“大狗”机器人,其总体指标已经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水平。

此前,在由解放军陆军装备部主办的“跨越险阻2016”地面无人系统挑战赛中,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派出的8个车队参加全部5个组别的比赛,其中“奔跑号”山地四足仿生移动平台(俗称“大狗”)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获50米竞速和综合越野第一名。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战争中,技术成熟稳定后的“大狗”将能跟随我军士兵进行作战,这既能有效降低单兵负重,又能提高士兵的作战效能,还能任劳任怨地当好官兵们的运输员,将是一件多赢的美事。

在冷兵器时代得到广泛应用的锁子甲,如今通过科技改造更能有效保护士兵身件重要部位不受刀伤。

拐弯枪再度“走红”

2016年9月20日,中越边防部队举行的“红河2号—2016”联合反恐演练中,安装了拐弯枪的无人机尤其抢眼。此外,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报道,在韩国2016年陆战武器博览会上,武器制造商发布了第二代韩国特种作战武器系统KSPW,也就是拐弯枪,这将给特种作战部队提供更强、更隐蔽的打击能力。

拐弯射击武器的应用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战壕逐渐被广泛使用。士兵利用战壕和掩体进行隐蔽,然而,在隐蔽自己的同时,也遮挡了自己的视线。为了使瞄准射击时士兵的脑袋不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在战壕潜望镜的启发下,英国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战壕潜射步枪。

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曲管(Krummlauf)作为一种附件应用在StG44突击步枪(Sturmgewehr)上。曲管包括潜望镜瞄准装置,能从一个安全的位置拍摄周围各个角落,让射手在拐角处瞄准和射击。

拐弯枪再度“走红”,得益于以色列人阿莫斯·戈兰(Amos Golan),他于2003年设计的拐弯枪射击武器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部可以安装多种口径的手枪、强光照明手电和彩色摄像头,后部安装有扳机和枪托,射手可以透过显示屏观看摄像头拍摄的景象。当发现有威胁的敌方目标时,在允许击毙的情况下,可以开枪射击。

除手枪外,设计者还尝试在拐弯枪前部加装40毫米榴弹发射器、5.56毫米步枪和冲锋手,德国一个公司甚至还在其上安装了“铁拳”火箭弹进行测试。这些改装无非是为了提高其威力。但实际这样的改装并不适合拐弯枪一类的武器,大威力火器的后坐力会增加拐弯类枪械的操控难度。

“拐弯枪”适宜在城市巷战等特殊的战术环境,如开放或封闭的建筑物空间中使用。由于作战人员身体无需暴露于敌火力之下,从而起到了保护作战人员的作用。美国、中国、以色列研发的拐弯枪已相继亮相并装备部队。目前,韩国的拐弯枪由美国、以色列和韩国国防发展局联合研发,韩国本土企业负责制造。中国在近年来举行的历次警用装备展上,均有多种型号的拐弯枪展出,其性能相比国外同类型号毫不逊色。

2005年,中国有关部门研制并推出CS/LW9拐弯枪,在其前部还可加装QSZ-92或NP22型手枪。射手通过手柄控制,该枪可以向左或向右转动,环境适应性好。拐弯枪已经在中国特警部队中得到了运用。在历次特种任务中,人们都能看到拐弯枪的身影。

士兵可以通过拐弯枪显示屏观察墙外的敌情,使其在不暴露身体的情况下完成射击。



上一篇: 【多图】广西武警:极限训练锻造反恐“尖兵”

下一篇: 【多图】未来的警局又多出个酷酷的职业——无人机猎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