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报道 外媒称,在英国上空,如今有多达10万架无人机飞行,客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据英国《每日镜报》网站10月13日报道称,今年已经发生50次无人机与飞机险些相撞的事件,而2015年这一数据是29次,2014年不到10次。
安全专家担心,由于越来越多未受过训练的无人机“爱好者”操作他们的“玩具”,无人机与飞机在空中发生“灾难性”碰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英国民航驾驶员协会的史蒂夫·兰德尔斯说:“随着无人机数量增加,人们担心会发生无人机与客机相撞事件。”
兰德尔斯曾在皇家空军服役,他警告说,无人机可能导致轻型飞机和直升机坠落,引起地面人员伤亡。
他承认说:“如果被无人机击中,直升机或轻型飞机几乎肯定会坠落。”
如果是坠落在居民区,就可能引起地面人员伤亡。2013年一架警方直升机坠落在格拉斯哥的克卢撒酒吧,导致机上3名人员和酒吧7人死亡。
兰德尔斯说:“任何飞机坠落在居民区都可能是灾难性的,会造成地面人员伤亡。我们不希望看到无人机在未来成为这种灾难的导火索。”
他还提到一种担心,即无人机撞击使得准备着陆的满载乘客的客机飞行员受伤。
撞击可能导致驾驶员舱的玻璃破碎,玻璃碎片会溅进驾驶员舱。
兰德尔斯说:“如果一架无人机撞到玻璃窗上,击碎了玻璃,那么马上会出现2个问题。首先,无人机会直接冲进驾驶舱,那么接下来它会击中驾驶员的头部。第2个问题是,如果是什么物体从外部击中玻璃窗,那么玻璃碎片会在驾驶员舱内高速四溅,有可能击中1名,甚至可能同时击中2名驾驶员。”
他补充说:“有可能发生真正严重的事件。”
他说,无人机撞击还可能导致直升机发动机失速或熄火。
兰德尔斯警告说,即使一架飞机拥有多个发动机,能够继续飞行,但无人机的金属碎片还可能击穿油箱、机翼、机舱。
他说,无人机的迅速普及,以及体积日益增大的情况对飞行员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兰德尔斯透露:“几年前,无人机还很小,很轻,也飞不高。那时候它们并不真正构成威胁,击中飞机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撞上,也不会造成多大损失。”
“但随着销量的增加,”他说,“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现在英国每年都要卖出几万架无人机,而且性能越来越好。”
他相信,险些相撞的事件一定远不止报告的数量,因为飞行员不可能发现附近所有的无人机。
他说:“无人机靠近飞机的情况应该还要多很多,但它们没有被发现。无人机飞行与客机的矛盾越来越大。现在无人机能飞抵1.2万英尺(1英尺约为0.3米)的高空,在这一高度有大量飞机飞行。”
据遥控飞机系统协会主席克雷格·利佩特提供的数据,目前英国有3500名合格的无人机飞行员。
但他补充说:“目前英国约有8.5万至10万架无人机,而且正高速增长。”
利佩特说,由于价格下跌,以及极易获得,过去几年中无人机已经成为最普通的玩具和礼物。
他对议员们说:“人们在视频网站上可以找到大量教学视频,只要两三个小时就能学会,让无人机飞起来。”
他说:“这些玩家不了解法律规定,不知道如何得到培训,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这是一个大问题。”
在谈到最近的一系列险些相撞的事件时,英国民航驾驶员协会的里奇·普伦说:“有些时候无人机极为靠近,大概一年有四五起这样的事件。”
他说:“我们这是在谈论一年中有约50架飞机差点被无人机击中。是无人机爱好者带来了这种风险。”
在谈到对地面人员构成的危险时,普伦说:“如果一架无人机撞到了伦敦上空一架飞机的发动机的话会发生什么事呢?”
“飞机也许不会坠落,但撞到的无人机碎片掉下来,底下的人很可能会被砸死。”
他说,2015年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一架无人机在跑道上空100英尺的高度拍摄飞机降落的画面,险些与一架空客A321相撞。
普伦对议会交通安全顾问委员会说:“这太可怕了!”
无人机危害客机安全。
据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1月14日报道,中国已崛起为名副其实的军用无人机出口大国。中国的“彩虹”系列武装无人机正迅速成为“无人机里的AK-47”,对急于迅速、廉价地取得无人机打击能力的国家来说,前者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很多国家都热衷购买中国的武装无人机。外媒称,这些国家之所以选择中国武装无人机,除了价格优势外,主要是因为美国、以色列等少数发达国家对其关闭了高端军用无人机市场。难怪外媒酸溜溜地说,中国无人机能获得今天的市场份额,得益于美国对军用无人机出口所设的严格限制。
目前,仅英国一家获得了具备对地打击能力的美制“死神”无人机,连意大利、法国、德国等美国盟友都只能干眼馋得不到。换言之,是美国将自己排除在全球武装无人机市场之外,赖不了别人。
以色列的武装无人机水平同样世界一流,已向印度和德国出售了“苍鹭TP”武装无人机。但问题在于,以色列不可能把军用无人机卖给关系冷淡甚至敌对的阿拉伯国家,于是这条采购路径也堵死了。
由于货源紧俏,武装无人机成了典型的“卖方市场”。
外媒称,中国在研发军用无人机方面深耕多年,力求早日赶上西方先进水平。美国国际评估和战略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理查德·费希尔说,“自2000年以后,中国在武装无人机研发方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目前,中国有多达75至100家无人机相关企业。中国政府向这些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或官方订单,并鼓励、扶持其扩大出口业务。”
外媒称,或许中国军用无人机的性能还赶不上如美国的“捕食者”和“死神”,但其更廉价。比如,中国“翼龙”无人机仅售100万美元,而“捕食者”单价高达400万美元。
外媒称,中国企业充分保护客户隐私,很少透露实际成交价和买家身份。彩虹-3和彩虹-4B武装无人机是最受欢迎的机型。
外媒分析认为,有迹象显示,中国的武装无人机虽然便宜,但性能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简氏信息集团的中东问题专家杰里米·宾尼就表示,“彩虹”系列无人机存在可靠性问题,但有意思的是,这并没有浇灭外军的采购和使用热情。
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政治学家迈克尔·霍罗威茨分析称,“彩虹”无人机在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绝非偶然现象,这说明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无人机是构建现代军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作为军用无人机市场的后起之秀,技术上即便还不完美,但已经让西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2016-02-03 08:09:17)
如果有人问哪国军队拥有世界上规模第一的无人机群,答案是美国。但如果要问哪国的无人机研发技术最强?答案是非以色列莫属,本图集将为您简析以色列的庞大的无人机产业。
以色列军方对无人机研发产生较大兴趣始于20世纪70年代,IAI(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当时在无人机领域处于领头羊地位,图中的“侦察兵”无人机就是其研发的第一种无人机。该型无人机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以军无人机一战成名。
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色列的无人机产业逐渐成为了以色列军工出口的几大支柱产业之一,图中列举了截至2012年,以色列研发的各类无人机,至少30多种型号,种类从微型无人机、中型无人机,再到大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以及无人直升机等应有尽有。
目前在以色列国内的众多无人机企业中,主要有“三大家”占主导地位,从上到下依次是IAI、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和航空防务系统公司,其中IAI的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埃尔比特。下面将选取几种最具代表性的机型进行介绍。
首先是IAI,其传统主打产品是中空长航时无人机(MALE)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HALE),近年来在单兵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图中的“苍鹭”(Heron)系列无人侦察机是IAI的MALE无人机中的王牌产品。自2008年以来的多场局部战争都能看到该型机的身影,包括美国海军、法国空军以及德国空军在内的14个国家的军队均有配备该型机。
图为部署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法国空军“雪鸮”(Harfang)无人侦察机,该机实际是基于以色列“苍鹭”I型无人机改进而来。从2009年2月开始,该型机在阿富汗主要负责支援法军的维和行动。
图为法军“雪鸮”无人侦察机从巴格拉姆基地起飞。
除法军外,驻阿富汗的德国空军维和部队也于2010年开始部署苍鹭-1型无人机,其外形最大特征就是在机头上方增加了一个卫星天线整流罩。图为部署在阿富汗某空军基地的德国空军“苍鹭”无人机。
图为网上绘制的德国空军第51战术侦察联队(又称”殷麦曼“联队)于2012年在阿富汗执行作战任务的侧视图,可见该联队同时使用了苍鹭1无人机和挂载侦察吊舱的”狂风“攻击机。
图为德国空军开放日上的“苍鹭”无人机,后方还能看到虎式武装直升机和狂风攻击机。
除在阿富汗外,法军在2013年1月起,在马里实施的“薮猫行动” 中也部署了“雪鸮”无人机,在法军的“死神”攻击型无人机到来前,当地法军主要依靠4架雪鸮进行前沿侦察,据法军2013年6月透露,雪鸮机群已飞行超过1600小时。图为涂有鲨鱼嘴涂装的雪鸮无人机从马里境内的空军基地起飞。小图为雪鸮地面控制站。
图为部署在马里的法军“雪鸮”无人侦察机与“死神”攻击型无人机。小图为两种无人机在以马里为基地,在西非的活动范围示意图,蓝圈为雪鸮,红圈为死神。
除”苍鹭“外, “埃坦”无人机(又称“苍鹭”TP)是IAI于2004年推出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其26米的翼展与波音737客机相当,是以色列空军现役最大的无人机,从右小图中,和地勤人员的对比也能看出其尺寸之大。
图为澳大利亚空军装备的“苍鹭”无人机。
除苍鹭外,MQ-5(原称RQ-5)“猎人”无人机也由IAI研发,但主要在美军中服役。据美陆军统计,1996年至2014年1月,MQ-5B机群飞行总时长已超过10万小时。 图为挂载微型导弹飞行的MQ-5B无人机。
除“苍鹭”、“猎人”外,“搜寻者”系列无人机也是IAI的拳头产品之一,目前已有13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了该型无人机。图为印度海军军官与“搜寻者II”无人机合影,小图为印海军军官维护“搜寻者”II无人机。
图为新加坡空军展示的“苍鹭”(右)与“搜寻者”II无人机(左),可见“苍鹭”的尺寸明显大于“搜寻者”。
除了传统的无人侦察机外,IAI还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独特的“哈比”(鹰身女妖)反辐射无人机(巡飞弹),其最大巡航时间6小时,配备被动雷达寻的头,在发现目标后,会自主选择以自杀俯冲攻击的方式与目标同归于尽。
与”哈比“相比,IAI于2009年公开的“哈洛普”反辐射无人机,提高了对采用“突然关机”对抗方式雷达的攻击能力,并且增加了“人在回路”的攻击监督方式,在控制员的操纵下,该机可以中途改变打击目标,或在攻击时改变航线,具有更高的作战灵活性。目前印度和土耳其已购买了该型无人机。图中三个词分别代表:巡飞、定位,摧毁。
随着近年来无人机的技术进步和作战需求的改变,IAI也推出了一些新概念机型,例如图中2012年新加坡航展上的“黑豹”倾转旋翼无人机,是其首次尝试将固定翼和旋翼无人机技术融合的产品。其作战半径超过6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6小时,除了作为传统侦察机外,其还能充当激光照射机,为精确制导弹药照射目标。
鸟眼(Bird-Eye)系列单兵无人机则是IAI近两年推出的新产品,标准型号为600型,最大重量仅8.5千克,最大飞行半径10千米,续航时间2小时。图为可折叠收放在一个背包内的“鸟眼”600单兵小型无人机(左为展开后,右为折叠状态)。
除单兵无人机外,IAI还于2012年推出了名为“电动系绳观测平台”( ETOP)的系留式四旋翼无人机,由于电源可通过地面的细电绳供电,续航时间近似于无限,其最大飞行高度3000米,可携带20千克载荷,十分适用于执行基地守卫或边境监视任务。
下面来看看埃尔比特公司的代表作,首先是“赫尔墨斯”450 MALE无人机,其最大续航时间为30小时,虽不如IAI的“苍鹭”(50小时),但单价仅200万美元,仅为后者的五分之一,因此颇受中小国家的青睐,现已出口装备12个国家的军队,美国海关也是该机的用户 。 图为2004年6月,美国海关试飞赫尔墨斯450无人机。
英国陆军也曾是赫尔墨斯450的用户之一,从2007年7月开始,驻阿富汗英军就租用了8架该型无人机,执行支援侦察任务。到2013年9月,该机队的总飞行时长达到7万小时(相当于连续飞行8年时间),直到2014年9月,驻阿英军撤出后,赫尔墨斯450才停止使用。图为2013年,英国陆军在阿富汗“堡垒营”使用租借的赫尔墨斯450无人机。
图为新加坡空军装备的赫尔墨斯450无人机。
赫尔墨斯900是450的放大改进型,于2012年投入服役,最大起飞重量增至1吨,续航时间增至36小时,综合性能有大幅提升,已有6个国家的军队装备该型机。小图为智利空军购买的赫尔墨斯900无人机。
除了传统无人机领域外,埃尔比特进军单兵无人机市场的时间也很早,云雀(Skylark)系列无人机是其代表作,云雀1最大航程20千米,续航时间3小时,现已装备11国军队,法国特种部队于2008年将该型机作为标准装备。云雀1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参加过实战。 大图为云雀1-LE型,小图为美军试用云雀无人机。
最后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航空防务公司,该公司虽起家比两巨头晚,但追赶最新技术的速度很快。例如图中的“统治者”II型无人机(Dominator II),该机于2009年首飞,是基于澳大利亚“钻石”DA42有人机改进而来,最大续航时间28小时,可携带410千克有效载荷,墨西哥和土耳其空军已购买该型机。
图中这架外形前卫的“斗牛骑士”(Picador)隐身无人直升机也是航空防务公司的产品,其可携带180千克载荷连续飞行8小时,据称还具备舰载能力。
该公司近年来的最新产品是图中的“飞骡”(Aeromule)涵道式飞行器,未来可执行城市战救援任务,“飞骡”已于2010年成功进行悬停试验,其最大载荷560千克,按设计可搭载2名伤员,最大续航时间6小时,实战型的搭载能力可达到1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