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在现代火灾扑救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与优势?”、“如何降低工业毒害化学品对救援行动的影响?”,为交流借鉴东盟论坛地区论坛框架内各国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进一步研究破解高层、地下、化工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灭火救援难题,7月11日上午,首次以“城市应急救援”为主题的东盟地区论坛专题研讨班在上海开幕,此次研讨班由中国和马来西亚共同主办,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巴基斯坦、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和东盟秘书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等国际组织派代表参加。国务院应急办、外交部亚洲司、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公安部消防局和上海市政府、公安局、应急办等有关方面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公安部消防局罗永强副局长、马来西亚国家灾害管理局副局长尤索夫作为共同主席主持论坛并分别致辞。
东盟地区论坛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多边安全合作和对话渠道,救灾合作是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最受各方重视和欢迎、最务实的合作领域。此次研讨班经第22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批准,于7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举办,旨在进一步加强东盟地区论坛各方在应对城市灾害事故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救灾能力水平。此次研讨班聚焦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地下建筑及地铁火灾扑救、危化品火灾事故处置、建筑物人员搜救、水域救援等应急救援科目,专题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实地考察和联合演练。
公安部消防局将就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与发展、灾害救援行动组织与实施、典型灾害事故救援案例分析、消防应急救援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交流。联合演习内容包括石化装置火灾救援处置、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等。届时,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将就协调指挥、战术运用、避险堵漏等项目进行演练,并出动消防直升机、机器人、云梯车、高喷车、大功率车载炮、移动炮等先进装备参演。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罗永强在开幕式上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区域灾害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的救灾领域合作不可或缺,尤为重要。中国愿意与各方一道,以此次研讨班为契机,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同心同力,为有效减轻各类灾害事故损失,促进各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作出积极贡献。
据悉,东盟地区论坛(ARF)成立于1994年,由东盟发起,成员除东盟10国外,还包括中、美、俄、日、韩、印、澳等亚太16个国家地区和欧盟,合称“东盟地区论坛27方”。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曹海峰副教授在论坛上介绍中国的城市应急管理现状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6倍,城市常住人口已达7.7亿。目前近20个省区市都配备了警用救援直升机,规模超过了50多架,预计十三五末期将突破100架。上海市在2013年率先配备城市消防专用直升机,很多大城市已配备医疗救援直升机和大量的无人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81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还有一些城市正在进行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均建成了应急指挥平台。各县级以上城市依托消防力量初步建立起了应急救援综合队伍,各种专业救援队伍也在不断发展。2009年,全国登记在册的注册消防志愿者队伍已达180万人。以消防、地震和红十字志愿者三大队伍为主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已初具规模。
但曹海峰副教授也表示,近年来接二连三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反映出前期我们在城市功能布局规划、重大危险源企业选址评估、城市管网管线排布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历史欠账。城市防灾减灾设防标准过低,且各地参差不齐,差别很大。武汉近期发生的内涝与其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有很大关系,之前武汉的排水标准为:24小时降雨100毫米,小时降雨34.5毫米。只要其中一项指标超标,就会产生积水,最高也只能达到5-10年一遇的标准。 更令人担心的是,多数城市还没有建立起城市风险管理的机制,往往更注重事后救援,而轻视了事前的预防。城市公共风险管理存在“九龙治水”的混乱情形,很多城市甚至拿不出一张完整的地下管网分布图。